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五王论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历代名贤确论》卷七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薛季昶尝劝敬晖等令诛武三思,而等不从,季昶曰:「吾不知死所矣」。
其后因王同皎事,罗织其事,远窜岭外。
崔寔献计,遣御史周利用巡岭外,逼令自杀。
桓彦范死于龙州敬晖死于崖州崔晔死于白州张柬之死于新州袁恕己死于窦州
读史至此,未尝不歔欷流涕也。
嗟乎!
五王奋大忠,仗大节,诛张昌宗等,扫除内难,肃清宫闱,复子明辟,中兴国祚,其忠节足以贯神明,纯诚足以贯日月,谓其延福锡庆,宜与唐齐其盛衰,而才享封爵,已陷网罗,岂所谓渔于深渊者,得祸亦大乎?
盖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也。
夫以三思之智,岂贤于五王哉?
盖果于先几而发,使五王卒为所图。
故五王能季昶之计而诛韦氏、枭三思,则岂有后患哉!
昔汉之窦武,晋之张华,皆迟疑不断,尽为小人之所图。
若五王之非辜,其亦、华之徒欤!
后世忠义之士,欲立大功,弭大难,茍徘徊乎寸心,犹豫乎末路,不能屈伸在我,而枉直随形,则五王之祸,尝倚人门户之间尔,可不畏哉!
又旧史以季昶载于《良吏传》,亦非也。
季昶本与五王同谋诛易之,其后又同得罪死于岭外,附于《五王传》可也,何必载于《良吏传》哉?
皇伯仲晔保宁军节度使东阳郡王制1086年7月1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祖宗之德,天地并隆。
施及子孙,皆享民社。
胜衣有朝请之奉,阖棺有茅土之封。
始终之间,哀荣斯极。
具官仲晔,宽厚寡过,雍容有常。
生不勤于父师,没见思于姻族。
既得考终之道,可无追远之恩。
豹尾神旗,守臣之威命;
金玺盭绶,诸侯之宠章。
服我龙光,以贲窀穸。
可。
敬晖营缮少监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敕。前中大夫检校洛阳县上柱国平阳县开国男敬晖
体业端详。识用强济。
护衣仙阁。已著声芳。
制锦神畿。遽闻课绩。
杼人务切。署名高。
宜回三善之能。令得百工之任。
检校营缮少监散官勋封如故。
封五王制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门下。建侯之典。
岂独于懿亲。茅土之荣。
必覃于茂绩。侍中上柱国齐国公敬晖侍中上柱国谯郡开国公桓彦范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修国史上柱国汉阳郡开国公张柬之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博陵郡开国公崔元炜中书令检校安国相王府长史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袁恕己等。
早竭忠谠。夙罄腹心。
在身喻于股肱。在物均于舟楫。
除凶而殄逆。更安社稷之基。
策命而褒崇。爰申建侯之宠。
敬晖封为平阳郡王彦范封为扶阳郡王
赐姓韦柬之可封为汉阳郡王特进
勋及食实封各如故。元炜可封为博陵郡王
恕己封为南阳郡王。仍令准例朔望朝参。
便即不须推让。主者施行。
敬晖等诏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则天大圣皇后往以忧劳不豫。
凶竖弄权。
等因兴甲兵。
刬除妖孽。
朕录其劳效。
备极宠荣。
自谓勋高一时。
遂欲权倾四海。
擅作威福。
轻侮国章。
悖道弃义。
莫斯之甚。
然收其薄效。
犹为隐忍。
锡其郡王之重。
优以特进之荣。
不谓溪壑之志。
殊难盈满。
既失大权。
多怀怨望。
乃与王同皎窥觇内禁。
潜相谋结。
更欲称兵绛阙。
图废椒宫。
险迹丑词。
惊视骇听。
属以帝图伊始。
务静狴牢。
所以久为含容。
未能暴诸遐迩。
同皎伏法。
衅迹弥彰。
傥若无其发明。
何以惩兹悖乱。
迹其巨逆。
合寘严诛。
缘其昔立微功。
所以特从宽宥。
咸宜贬降。
出佐遐藩。
崖州司马
柬之可新州司马
恕己可窦州司马
元炜可白州司马
员外置。
北郊赦文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门下。
朕闻大事在祀。
礼极乎郊丘。
大德曰生。
道存乎赦宥。
故至诚斯感。
允接神明之休。
盛典聿修
必敷雷雨之施。
古先代帝。
躬祠后土。
所以崇兼载之功。
配博临之义。
有虞氏之合禘。
遍于山川。
成周氏之从祀。
逮于林泽。
西汉汾阴之脽。
东洛翠妫之墠。
虽制度未备。
而道有可观。
曹魏以还。
数百馀载。
盖设仪而不复。
或诚信而未孚。
有其废之。
莫得能举。
我国家之受命也。
承百王之季。
启三统之元。
高祖神尧皇帝膺箓受图。
继天立极。
太宗文皇帝吊人伐罪。
南征北怨。
是用拯生灵于涂炭。
登人物于休和。
高宗天皇大帝惟睿作圣。
垂衣而理。
大圣天后受托从权。
当宁而化。
中宗孝和皇帝允恭克让。
守文御武。
能致刑措。
于变时雍。
朕以眇身。
丕构。
常恐政理乖中。
风雨愆期。
惕虑周于万户。
疚怀心于一物。
幸乾坤交泰。
宗社降灵。
气无疵疠之灾。
物遂生成之性。
呼韩慕化
侍子来庭
月支请职。
名王入贡。
大荒同轨。
瀛海无波。
俯循凉德。
载怀寅畏。
故以岁首
肃事禋宗。
爰撰令辰。
亲祀方泽。
采黄图之旧制。
定黑畤之前基。
心谋取则于礼经。
宥密同规于诗颂。
三祖登配。
偫望毕从。
咸池之舞在列。
合钟之管斯应。
祥风入。
当乎八变之殷。
瑞日扬晖。
属乎三献之始。
臣工助而胥悦。
兆庶观而相趋。
诚敬克申。
感庆交集。
顷缘郊籍。
巳肆眚灾。
贷宥之道。
未应累降。
但精享云缺。
既旷代而方循。
福釐所被。
思寰宇之同沐。
宜因大典。
式畅洪恩。
可大赦天下。
太极元年延和元年
五月十三日昧爽以前。
大辟罪以下。
咸赦除之。
其十恶及刘诚之胡太宰徒侣。
官人受赃。
并不在赦限。
文武官预大礼。
各赐勋一转。
桓彦范敬晖崔元炜袁恕己张柬之等。
特还其子孙实封二百户
大酺五日
赠薛季昹左御史大夫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儋州司马薛季昹。刚干义烈。
早承先顾。驱策中外。
绩誉昭宣。有张汤之推举。
汲黯之强直。属丑正操衡。
除其异巳。横加窜责。
卒至殂亡。言念忠冤。
有怀嘉悼。可赠左御史大夫
仍同敬晖等例。与一子官。
敬晖等论武氏宜削去王爵 初唐 · 岑羲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七
等言。
臣闻神器者天下之至公。
必归于有德。
皇极者域中之大宝。
必顺乎天命。
历考前古。
详观帝业。
皆不并兴。
莫不更王。
故三皇氏没而五帝氏兴。
夏殷氏衰而周汉氏作。
何则。
帝王之历数。
必应乎五行。
水盛则火衰。
木衰则金盛。
天地之运也。
必合乎四时。
春往则夏来。
暑退则寒集。
则知五行之数。
帝王不可违。
违之则宗社不安。
生人不理。
四时之序。
天地不能变。
变之则霜露不均。
水旱交错。
自有隋失御。
海内崩离。
天历之重。
归于唐室。
万方乐业。
拨乱之功。
三圣重光。
布生成之德。
可谓有功于四海。
有德于蒸人。
宏道遏密。
生灵降祸。
百姓哀号。
如丧考妣。
则天皇帝临御帝图。
明目达聪。
躬亲庶绩。
则有谗邪凶孽诬惑睿德。
搆害宗枝。
诛夷殆尽。
英藩贤戚。
百不存一。
馀类在者。
投窜荒裔。
冤酷人神。
感伤天地。
忠臣义士。
实所痛心。
自天授之际。
僭称改革。
武家子侄。
咸树封建。
十馀年间。
实亦荣极。
时唐室藩屏。
岂得并封。
知事有升降。
时使然也。
今则天皇帝厌倦万务。
神器大宝。
重归陛下。
百姓讴歌。
欣复唐业。
上至卿士。
及苍生
黄发之伦。
童儿之辈。
莫不欢欣舞抃。
如见父母。
岂不以唐家恩德。
感幽祇之心。
陛下仁明。
顺天下之望。
今皇业重搆。
圣祚中兴。
神祇之道。
有助于先德矣。
黎人之诚。
无负于陛下矣。
臣又闻之。
业不两盛。
事不两大。
故天无二日。
土无二王。
前圣之格言。
先哲之明诫。
自皇明反正。
天命惟新。
武家诸王
封建依旧。
生者既加茅土。
死者仍追赋邑。
万姓失望。
卿士寒心。
何则。
开辟以来。
罕有斯理。
帝王之道。
实无此法。
陛下纵欲开恩以行私惠。
岂可违五行之历数乎。
乖四时之寒暑乎。
又海内众情。
朝廷窃议。
为武氏诸王身计。
亦适将有损。
何则。
处之未得其所。
居之实恐不安。
陛下虽欲宠之。
翻乃陷之。
不遵古典故也。
且唐历有归。
周命巳去。
爵重则难保。
禄薄则易全。
又则天皇帝亲政之时。
武氏诸王
亦分外职。
今并居京辇。
不降旧封。
天下之心。
窃将不可。
陛下纵欲敦崇外戚。
曲流恩贷。
奈宗庙社稷之计何。
奈卿士黎人之议何。
伏愿陛下为社稷之远图。
割私情之小爱。
内崇经邦之要。
外顺遐迩之心。
岂不固宗庙之本。
允人灵之愿。
则陛下巍巍之业。
贯三光而洞九泉。
亲亲之义。
上有伦而下有序。
臣等特承荣宠。
思竭丹衷。
既为唐臣。
实为唐计。
伏乞圣慈。
俯垂矜纳。
桓彦范等配享中宗庭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七
皇舆肇建。必有辅佐之臣。
天步多艰。爰仗经纶之业。
侍中谯国公桓彦范侍中平阳郡公敬晖中书令吏部尚书汉阳郡公张柬之特进搏陵郡公崔元炜中书令南阳郡公袁恕己等。并德惟神降。
材与运生。道协台岳。
名书谶纬。寅亮帝载。
勤劳王家。参复禹之元谋。
奉升唐之景命。虽殂谢既久。
而勋烈益彰。抚彝鼎以念功。
想旂常而增感。缅遵故实。
用表徽懿。俾列在清庙。
登于明堂。克申从祀之仪。
式茂畴庸之典。并可配享中宗孝和皇帝庭。
通议大夫太子宾客东都副留守云骑尉尚书左仆射博陵崔孝公宅陋室铭记776年4月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公讳沔。字若冲
博陵安平人。其先出于齐太公之后。
亭伯三世文宗秘书监六□派别。
叔轨季则。俱死王事。
神谦神通。并高循绩。
子彭宏度。以武干称。
景隽巨伦。以文行著。
继方面者累代。列史传者十人。
奕叶相承。恒为鼎族。
曾祖宏峻。银青光禄大夫赵王长史
祖俨。皇朝益州雒县
父暟。年未四十。
库部员外郎。因择能吏为寿安
又充江西道廉察使。徙醴泉
遂历四邑。盘桓不进。
以刚正也。累至朝散大夫汝州长史
封安平县男。赠卫尉少卿
公即安平之次子也。全德天至。
成人玉立。盖圣代之宝臣。
华宗之孝子。文章之哲匠。
礼乐之祖师。既不可以一名。
又何能以悉数。年二十四。
举乡贡进士考功郎李迥秀器异之曰。
王佐才也。遂擢高第。
其年举贤良方正。对策万数。
公独居第一。而兄浑亦在甲科。
试官梁载言陈子昂叹曰。虽公孙晁郤不及也。
召见前殿。拜麟台校书郎
繇是名盖天下。御史思敬以德行荐。
久之。以资授陆浑主簿
平阳王敬晖宏度外之交。
上官之礼。丁府君忧。
服除。太夫人勉起之。
以所试超迈。擢拜左补阙
殿中侍御史。奉敕按窃金者。
公得其情。许之不死。
竟得减论。诸王或恃贵不遵法度。
举而按之。其不吐茹也如此。
寻迁起居舍人。当扈从。
以亲老抗疏乞退。荐琅琊王太原郭潾渤海封希颜等自代。
睿宗嘉之。特许留司
以遂其孝养。迁祠部员外郎
倖僧有请度人者。公拒不奉诏。
给事中大理卿韩思复用法小差。
权臣致劾。公特宽之。
中书舍人。省改紫微。
其官仍旧。又固辞以亲老。
虞部郎中开元初御史中丞
或讼吏曹之不平。公与崔泰之衔命详理。
多所收拔。俄而即真
兼都畿按察使。岁或不稔。
公请发赈贷之。赖全活者以万数。
内谒者元忠有罪。公执之以闻。
元宗使以玺书劳之。公之澄清中外也。
以畿县令长陆景融刘体微卢晖有异政。丞尉宋遥皇甫翼陈希烈宋鼎萧隐之范冬芬杨慎馀刘日正高昌寓州掾李瑱裴旷等。
并以清白吏疏而荐之。二十二年。
置十道采访使。公所举六人在焉。
执事子有不法者。公举之不回。
著作郎。寻迁秘书少监修图书使。
寻判大理卿礼部侍郎。公既职司典礼。
乃删写疏论数百卷。以备阙遗。
特加朝散大夫。迁左庶子
丁太夫人忧。徵拜中书侍郎
出为魏州刺史。乃肇移元城
徙置新市。吏人便之。
乙丑岁元宗东封。
知顿使奏课第一。赐绢二百匹。
岳下观礼。献庆云颂。
又赐绢一百匹。明年入朝。
分掌十铨。公与王邱为选人所歌曰。
沔人澄明澈底清。邱山介直连天峻
时人韪之。还州。
以理有异绩。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朝服表荐。
玺书宠慰。无何。
徵拜左散骑常侍。上以六宫亲蚕丝赐近臣。
公献御丝赋。又侍宴别殿。
端午。屡蒙锡以缣帛䌽罗。
判国子祭酒。俄充东都副留守
十七年。有事陵庙。
追赠安平公太君安平夫人。驾还。
留守。二十年
奉敕撰龙门公宴诗序。赐绢百匹。
延入集贤院。修老子道德经疏。
行于天下。二十一年迁秘书监
修撰如故。属耕藉田。
居守。赐绢百匹。
太子宾客。出兼怀州刺史
二十四年罢州。又以本官充东都副留守
累加通议大夫。二十七年冬十一月十有七日
寝疾薨于位。春秋六十有七。
元宗震悼。赠礼部尚书
葬日量借手力幔幕故吏监察御史博陵崔颂为公行状云。
公德充符契。精贯人极。
孝爱闻于天下。制作垂于无穷。
执太夫人之丧。徒跣吐血。
以身为粪土。况乎含宏内恕。
夷坦外名。德至矣乎。
今之达者。若以富贵崇德
行藏养高。则老莱阙于荣亲。
黔娄褊于谋道。又加于古人矣。
故养则致其乐。丧则过乎哀。
以兄姊之戚亚其亲。甥侄之慈甚其子。
至于药砭备物。温清异宜。
手胝杵臼之间。身辱浣濯之伍。
汲汲然矣。每至宗庙心斋。
严恭祀事。明发不寐。
翌日馀悲。故声气感人者深。
仪形化人者远。躬践五德。
退让于恭俭温良。行张四维。
加信于仁义礼智。而老骥伏枥
以鲍骢不忘。白鸠巢檐。
以家瑞终黔。则非殊伦绝辈。
拟议乎万一矣。太常博士裴总议曰。
公醇一诞灵。文明含粹。
蹈元和以为天性。籍间气以为人师。
前后历官。或拜而不至。
或至而不留。瘠形瞽目。
誓尊孝养。可不谓孝乎。
谥曰孝公。凡所著文集二十九卷。
并嗣子祐甫论次先志一卷。为三十卷。
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华为集序云。公之侍亲也。
孝达乎神祇。居忧也。
哀贯乎天地。丧期有数。
而茹荼终身。亲交邻里。
饥者待公而炊。寒者待公而裘。
烝尝之奠。待公而具。
故禄廪虽厚。而未常足也。
传祖祢之美。合于礼经。
见公文章。知公行事。
则人伦之序。理乱之源备矣。
祐甫纯行而文。直清而和。
希公门者。谓公存焉。
亡贤数载如此。初太夫人患目。
公倾家求医。或曰。
疗之必愈。恐寿不得延。
太夫人及公悲恨而罢。自是竭力奉养。
不脱冠带者仅三十年。每至良辰美景
胜引佳游。必扶侍左右。
笑言陈说。亲朋往来。
莫知太夫人之有苦也。公年官虽高。
至于食果蔬菜。与子侄躬自植艺溉灌。
以申馨洁。暨终丧。
虽见孩稚者。必设位束带。
尽哀以礼之。公与江夏李邕友善。
校书郎时。引馆于秘阁之下。
读书者累年。由是才名益盛。
尚书席建侯尝过公。怪乘马癯羸。
曰。何不于厅前自观䬴饲。
忽然致殒。何以更之。
公唯而不易。他日。
二公又以为言。公良久则曰。
每欲发言。恐涉有疑于厮养者。
所以沈吟自愧。二公退而谓人曰。
每想崔公此言。使人惭恧如醉。
延和太极之间。公既留司东都。
遂鬻所乘马。就故人监察御史张汯子深河南府崇政坊买宅以制居。
建宗庙于西南。维先太夫人安平郡夫人堂在宅之中。
俭而不陋。净而不华。
六十馀年。榱栋如故。
堂东嫂卢夫人所居。堂之东北。
郑氏李氏姊归宁所居。堂之北五步之外。
建瓦堂三间以居之。杂用旧椽。
不崇坛。无赭垩。
累历清要。所得禄秩。
但奉烝尝。资嫂姊。
给孤幼。营甥侄婚姻而已。
朝服衣马。一皆取其下者。
唯祭器祭服称礼焉。其室竟不修。
暨夫人太原郡太夫人王氏捐床帐之后。公徙居他室。
或在宾馆。而无常所。
常侍时。著陋室铭以自广。
天宝末。子孙洒扫。
贮书籍剑履而已。逆胡再陷洛阳
屋遂崩圮。唯檐下废井存焉。
子成甫。倜傥有才名。
进士校书郎。早卒。
祐甫能先业。以进士高第
累登台省。至吏部郎中
永平军节度使尚书李公勉行军司马侍御史中丞。永怀先德。
明发不寐。恐茂烈烟沦。
罔垂后裔。乃刻陋室铭于井北遗址之前。
以抒所志。某夙仰名教。
实钦孝公之盛德。晚联台阁
窃慕中丞之象贤。又能好我不遗。
见托论撰。采风猷而莫穷万一。
涉泉海而岂究津涯。操笔强名。
退增战恧。时则大历十一年青龙景辰孟夏之月也。
请复天后所造诸字疏 唐 · 权若讷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八
臣闻诗人阐教。深怀罔极之思。
孔氏立言。式崇无改之道。
伏惟应天皇帝陛下孝德纯至。超越礼经。
圣感潜通。光昭瑞应。
置圣善报慈之阁。义贯于终天。
合宫永昌之号。敬深于如在。
伏见天地日月君臣国人授载初庆殿等字。皆先朝创制。
久巳施行。陛下纂承丕绪。
嗣守洪业。父子相传。
国家仍旧。此并则天能事。
生人积习。何所要切。
登时削除。当为贼臣敬晖等秉政。
包藏逆节。前规务从变易。
所以多有改张。今削之无益于淳化
存之有光于孝理。又神龙元年三月五日制书。
一事巳上。并依贞观故事者。
但则天遗训。诚曰母仪。
太宗旧章。是称祖德。
其于沿袭。应从近远。
无容近舍母仪。远尊祖德。
永徽之时。不闻依武德旧章。
今陛下膺期。乃欲追尊昔依贞观故事。
如其远依贞观。实恐未益先朝。
以臣愚识。请更详审。
则望继明纂圣之业。无替始终。
奉先成志之道。增耀竹帛。
定国军节度观察留后追封东阳郡墓志铭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七、《范太史集》卷四六
王讳仲晔字子华
曾祖鲁恭靖王,祖濮安懿王,考沂国公宗咏。
王,沂公长子也。
母杜氏,河南郡夫人
初赐名,授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历率府率右千牛卫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康州刺史忠州团练使
濮王三夫人祔濮园,预从行,还拜潭州观察使
今上即位,迁定国军节度观察留后
初,杜夫人娠王七月而生,幼多疾,不好弄。
及长,仪质端谨,性宽而和。
事上知礼节,居家不妄言笑。
既富且贵,奉己尤俭约,无声乐妓妾,玩好嗜欲一不以经心。
平居扫一室,终日坐寐其间,幽閒阒寂,常人所不堪,王处之泊如也。
或劝王曰:「身为侯伯,属籍亲近,而所养太薄,奚至自苦如此耶」?
王正色曰:「世人有不免饥寒者,吾为宗室,赖祖宗之德,致位丰显,其获温饱为幸厚矣,安可为侈汰之事哉」!
每朝廷加官锡赉,命既下,王怃然曰:「我不幸有负薪之疾,力不足以奉朝请,高爵重禄,自取便安,死有馀责矣」。
元祐元年七月病剧,以闻,天子命中贵人挟太医诊治,太皇太后抚问尤至。
癸酉薨,年四十有五。
两宫伤悼,遣内人致奠,赙锡加等,赠保宁军节度使追封东阳郡王,命入内省供奉官勾当御药院梁惟简典治丧事。
八月己丑,具卤簿鼓吹,出殡于城北庆恩佛祠。
夫人郭氏,再娶王氏,皆无出,终以无嗣。
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永安县
铭曰:
濮国子孙,蕃衍而昌。
沂卒于公,以启东阳
猗嗟东阳,幼极于病。
澹泊无欲,安以顺命。
宠至而惧,居逸而忧。
流连荒亡,尔公尔侯。
四十五终,两宫所悼。
孰如王贤,而不耇老。
王虽无子,宗不绝世。
琢石有文,以诏来裔。
沉厚堂记嘉定中 南宋 · 任逢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二、乾隆《合州志》卷一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三
大臣以道事君,以天下为己任,必其平居无事之际,气质凝重,学识宏博,抱负奇伟,操履纯茂,然后能谋能断,投之所向,无有不遂,可以安国家,定社稷,临大事,成大功而从容不乱。
譬如操万斛之舟于长江大河,方其未行也,屹然山岳不动。
及其行也,虽惊湍怒涛、震风凌雨之所迫,袖手旁观之人未尝不为之惊愕失色,而中流之所谓操舟者安闲泰定,固自若也。
至于其他,则不过小小维楫,轻波浅濑,仅比儿戏,转而涉江河之险,则鲜有不遭飘摇覆溺之患者。
吁!
甚可畏也。
三代王者之佐隐约耕钓,规模素定,出而用世,道全德备,在所不论。
汉高帝初定天下,知萧相国之代非曹参、王陵、陈平不可。
见远识微,以平智有馀,不可独任;
周勃虽木强,而可嘱大事,预知其必能安刘氏也。
知人任使,实优为之。
唐武后双陆不胜之问,鹦鹉折翅之问,思欲得奇士问狄仁杰,举外司堪相者而问姚崇,皆疑而问,问而再三,若有物鲠之未下者。
仁杰皆能窥见其肺肝,欲得贤以庇己,察其发问之意,且爱且畏,不能自决。
是以答之之际,得以逆折其奸锋。
余来守合之明年,暇日观览近岁壁记姓名,唯之与呵,思欲尚友古人可以按为轨范者。
首拜唐张公柬之画像,堂堂仪冠,八尺甚伟。
距燕私差远,弗克朝夕见,欲有以即之,而未知所处也。
便厅西偏有堂宏敞,修竹野塘缭绕照应,寒碧石洞宜焚香,宜弄琴,宜读书围棋,榕阴下垂,不知六月之暑。
乃移置绘像于堂之中央而祠事焉。
初,公年七十馀,以贤良召授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
突厥有女请和亲忤旨,出为合州刺史,至今遂为此邦之重。
不以其斥于外也,而论徙新明县于汉水上,以避水灾。
蜀州,则论戍姚州徒空竭府库,驱率平人,率皆见于传记。
产、禄不旋踵亡灭,不足为汉之祸。
武氏则有不可胜言者矣。
被衮冕,承宗,御黼扆,诛戮宗室,剪削大逆,任用酷吏,三思二张,相倚为奸,竞尚豪侈,权倾中外。
吕氏擅汉,武氏擅唐,虽久近淹速之不同,而周勃之安刘与公率敬晖、彦范、恕己等辈复李氏社稷,率皆曰厚重少文,曰沉厚有谋而得策。
信乎!
临大事、立大功者,不可付之轻躁浮浅之士,谋之不审,为之不成而多败乃事也。
然或者尚致恨于公,以为自秋官侍官至为相,不能徙薛季昶,草不去根,终当复生之说,并除三思。
彼岂知中宗孱弱,先扫除武氏之党,亦必不能自立。
且恐生他变,而有权不在天子之嫌。
此又沉厚深识远虑,而或者不之察耳。
周勃太尉入北军,公预结羽林诸将,北门南牙,同心合力,是又公与周勃异世同符。
如蛟龙藏于深渊,黯然有不测之威,人知所惮,汉、唐之安危系焉。
因摘「沉厚」二字以名斯堂云。
中宗主当迁议 唐 · 王泾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
礼经祖有功宗有德。
皆不毁之名也。
惟三代行之。
汉魏已降。
虽曰祖宗。
亲尽则迁。
无功亦毁。
不得行古之道也。
夏后氏十五代。
颛顼而宗
殷人七代。
祖契而宗汤。
周人三十六王。
以后稷为太祖
文王宗武王
圣唐德厚流广。
远法殷周。
景皇帝太祖
高祖宗太宗
皆在百代不迁之典。
代宗升祔。
迁代祖也。
德宗升祔。
高宗也。
顺宗升祔。
中宗在三昭三穆之外。
谓之亲尽。
迁于太庙夹室。
礼则然矣。
或谏者以则天太后革命。
中宗复而兴之。
不在迁藏之例。
臣窃未喻也。
昔者高宗晏驾。
中宗奉遗诏。
储副而陟元后。
则天太后临朝。
废为庐陵王
圣历元年
太后诏复立为皇太子
太后圣寿延长。
御下日久。
奸臣擅命。
紊其纪度。
敬晖桓彦范等五臣。
俱唐旧臣。
匡辅王室。
中宗而承大统
此乃子继父业。
中宗得之而且失之。
母授子位。
中宗失之而复得之。
二十年间。
再为皇太子
复践皇帝位。
失之在巳。
得之在巳。
可谓革命中兴之义殊也。
又以周汉之例推之。
幽王为犬戎所灭。
平王东迁
周不以平王为中兴不迁之庙。
其例一也。
汉吕后专权。
产禄秉政。
文帝自代邸而立之。
汉不以文帝为中兴不迁之庙。
其例二也。
霍光辅迁之庙。
其例三也。
伏以中宗孝和皇帝于圣上为六代伯祖。
尊非正统。
庙亦亲尽。
爰及周汉故事。
是与中兴功德之主不同。
奉迁夹室。
固无疑也。
敬晖请削武氏王爵表敕 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朕尝因暇景。
博览前修。
帝籍皇图。
略稽其迹。
至若二灵肇判。
三才聿兴。
骊连栗陆之辰。
尊卢大庭之日。
时犹朴略。
未著图书。
洎乎出震应期。
画八卦而成象。
炎皇御历。
播百谷以兴农。
车服创于轩辕之朝。
历象建于唐尧之代。
封建之事
阙尔无闻。
自周汉巳来。
方崇藩屏。
至于三微更王。
五运迭兴。
以古揆今。
事迹有爽。
比者别宗抚历。
异姓兴邦。
伏以则天大圣皇帝内辅外临。
将五十载。
在朕躬则为慈母。
于士庶即是明君。
往者垂拱之中
嗣皇临政。
当此之际。
鲁卫并存。
及乎全节兴妖。
琅琊搆逆。
灾连七国。
衅结三监
既行大义之怀。
遂有泣诛之事。
周唐革命。
盖为从权。
子侄封王
国之常典。
卿等表云。
天授之际。
武家封建。
唐家藩屏。
岂得并封者。
至如千里一房。
不预逆谋。
还依姓
无改旧惠。
岂非善恶区分。
申明逆顺矣。
今以圣上乖豫
高枕怡神。
委政朕躬。
纂承丕绪。
昨者二月之首。
攸暨等屡请削封。
朕独断襟怀。
不依来请。
汉祖以布衣取天下。
封异姓为王
况朕以累圣开基。
岂可削封外族。
偫公等以天无二日。
土无二王。
抗表紫庭。
用申丹恳者。
然以赏罚之典。
经国大纲。
攸暨三思。
皆悉预告凶竖。
虽不亲冒白刃。
而亦早献丹诚。
今若却除旧封。
更虑有功难劝。
册崔元炜妻为博陵郡王妃 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维神龙元年岁次乙巳六月己酉朔六日甲寅。皇帝若曰。
咨。夫母以子贵。
妻以夫荣。闻诸通古。
列在方策。惟尔博陵郡崔元炜妻卢氏。
筮惟福允。归乃庆馀。
备娴诗礼。夙擅言辞。
断织捐金。道姆师之雅训。
采蘋铭。遵女史之明规。
向时王室艰难。逆臣放命。
敬晖等忘家殉国。剪暴除凶。
二曜重朗。万姓相欢。
爰命畴庸。聿予茂赏。
大名隆器。巳锡于所天。
徽号宠章。宜覃于齐体。
今遣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丞上柱国苏瑰副使通议大夫太常少卿韦叔夏持节赍册。于是命尔为博陵郡王妃
尔其无违藩守。务于和理。
使家可长久。圣人重之。
可不美欤。敬之哉。
哀清和公 其一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三
振辔咸池挟日飞,识先秦府带图辉。
气缘刚果疏沉虑,变出仓皇落祸机。
尚赖圣朝明朴直,岂防谗口重绯衣。
谁令诸武留遗育,怅望烟云借敬晖
唐旧书杂论四 其六 田归道执词获免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七
田归道押千骑宿卫玄武门
敬晖等讨张易之、昌宗也,遣使就索千骑。
归道既先不预谋,拒而不与。
及事定,等将诛之,归道执词免,令归私第。
右《田仁会附传第一百三十五》。
守道不如守官。
归道有党奸拒正之心,诛之可也。
既不预谋,复无符诏,卒然索之,有死而已。
等本缘国事,无意党己,以其词直,置而不罪,可谓公也。
五王 桓彦范敬晖崔元炜、张柬之袁恕己 清 · 张晋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集仙廊下看横尸,玄武门前复辟时。
太尉不闻原二吕,五王何故恕三思。
竹槎缚去情尤惨,葛汁盛来命已危。
若使当年从季昶,椎床宁悔见机迟。
吕仁甫1158年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四、《庄简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湖南省郴州市
某顿首:一别甚久,遭罹祸患,不复具言。
近闻还朝,寻复旧物,方深慰喜。
俄闻复有投閒之请,殊不可料。
中间承书,曾未及报,乏便因循,殊愧惕也。
即日伏惟台候增胜。
某蒙恩近徙,脱瘴疠之乡,固已厚幸,幸不可数,亦且安之,死生祸福,固已素定。
如吾仁甫,才识学问,岂能终阨之乎?
处忧患之际,政须勉力,想旷怀达识,不俟老朽区区之言也。
宣城仆旧所临,仲晔又仆故人也,衔觞道旧,想有足乐。
至于览观溪山之胜,追继隐侯之妙作,时或见寄,一洗胸中万斛之尘,诚所望者。
连发乡书,目昏手颤,不尽所怀,不宣。
某顿首,上仁甫郎中老友。